1962年富兴配资,中印边境那场仗,到现在说起来都是个 “名场面”。这边我军总指挥是张国华,打仗那叫一个稳;对面印度这边,本来总指挥是考尔中将,带着王牌第七旅,扬言10月16号要 “教训” 我们。结果临开战前,考尔突然病得不行,连一枪没放就灰溜溜回后方了,把烂摊子全甩给了第七旅旅长达尔维。
这场仗第一阶段主战场在克节朗,说白了就是我军和第七旅死磕。打完仗,中印两边的历史记载都没少骂考尔,说他是 “纸上谈兵的草包”。但神奇的是,大家对达尔维评价都不错,都说这哥们儿有大将风范。咱中国这边,哪怕在战场上打得你死我活,也没说过他一句坏话。张国华提到达尔维,最多也就是笑着摇头说:“这家伙不好对付!”
更离谱的是,达尔维被我们俘虏后,不仅没吃苦,还顿顿有热乎饭,住单间,每个月还能领两条烟和半斤水果糖。等他回印度,不仅没被撤职,反而一路升职加薪,从准将参谋长干到陆军少将,印度媒体还把他捧成 “名将”。这就怪了,打了败仗还当过俘虏,咋就成名将了?
展开剩余77%其实了解达尔维的经历就明白了。这哥们儿出身印度高种姓,妥妥的知识分子,大学读完还去军校深造。从 1942 年当少尉开始,一路摸爬滚打,全靠实打实的军功升到旅长。但这人有个毛病 —— 太轴了!在官场上不懂 “人情世故”,眼里容不得沙子,开会经常和上级拍桌子唱反调。
他的顶头上司考尔中将,那就是个 “职场混子”。打仗本事没有,吹牛拍马一绝,天天在尼赫鲁面前打包票:“中国军队就是纸老虎,我们一冲就散!” 尼赫鲁被哄得晕头转向富兴配资,直接把他提拔成总指挥。达尔维却看得明白,死活劝考尔:“喜马拉雅山那地方,冷得能把人冻成冰棍,路都走不稳,根本打不了大仗!” 但考尔压根不听,还嫌他碍事。
第七旅在印度军队里,那就是 “亲儿子”,装备最好、训练最狠,被派到克节朗地区当 “先锋”。开战前,达尔维和考尔天天吵架,吵得整个军营都知道。虽然有不少军官支持他,但胳膊拧不过大腿,他只能硬着头皮执行 “里窝那计划”。结果计划刚启动,考尔就撂挑子回国养病了,留下一堆烂摊子。
这个 “里窝那计划” 简直就是个笑话!印度高层拍脑袋决定,认定中国不敢还手,让第七旅像撒芝麻似的拉长线,一路往前冲,想多占点地盘。结果 10 月 20 号,我军被迫反击,印军瞬间就崩了。号称 “无敌” 的廓尔喀联队,被打得抱头鼠窜,其他部队更是见人就跑。
达尔维急得直跺脚,因为考尔把部队拆得七零八落,分散在大山里,我军随便一围,就能 “包饺子”。他肠子都悔青了,早知道就该拼了命拦住考尔,让第七旅集中兵力打 “闪电战”。正懊恼着呢,他自己也成了俘虏。
被俘时,达尔维饿了三天,整个人都快虚脱了。结果到了我们战俘营,一看:干净屋子、热乎饭菜,这待遇比前线好多了!他想不通,就问我们:“你们这么能打,为啥打完又撤回去?” 我们的干部跟他说:“咱们和印度几千年交情,本来就不想打仗,是尼赫鲁非要搞事情!” 说白了,我们留着达尔维,也是想通过他给印度传个话,别再干傻事。
达尔维回国后,心里一直憋着口气。他把这段经历写成回忆录,直接 “开炮”:尼赫鲁和考尔就是战争的罪魁祸首!他在书里大骂考尔是 “蠢驴”,说尼赫鲁为了转移国内矛盾,拿老百姓的命当儿戏。当时印度国内饥荒、医疗差,民众天天抗议,尼赫鲁不想着解决问题,反而煽动民族情绪,妄图靠打仗 “挽回面子”。更离谱的是,开战前连最基本的后勤都没准备,士兵们在雪山里连棉衣都没有,这不就是送人头吗?
美国《时代周刊》当时都看乐了,直接吐槽:印度军队除了胆子大,要啥没啥!国防预算全进了官员口袋,军队装备几十年不更新,就靠着口号往前冲。达尔维的回忆录,算是把印度高层的丑事全抖搂出来了,也让大家明白,这场战争压根就是一场闹剧。
达尔维后来虽然顶着 “名将” 头衔,但心里清楚得很,自己不过是尼赫鲁和考尔错误决策的 “背锅侠”。他直到晚年,还在各种场合呼吁:“中印之间根本没必要打仗!” 可惜,当年那个被政治野心冲昏头的印度高层,又有谁会听他这个 “失败者” 的肺腑之言呢?这场边境冲突富兴配资,不仅让无数士兵丢了性命,也让印度错过了发展的黄金时期,实在是让人唏嘘!
发布于:四川省天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