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这部电影有何特别之处?这是第一部关于卫国战争的故事片。影片于1941年秋天在被围困的列宁格勒的“列宁电影制片厂”(Ленфильм)开拍,而制作则于同年12月在撤离后继续完成——地点是阿拉木图的中央联合电影制片厂(ЦОКС)盛宝优配,这是“列宁电影制片厂”和“莫斯科电影制片厂”(Мосфильм)在战时合并后的机构。
值得注意的是,虽然影片中描绘敌人被阻止在列宁格勒外围,但当时(1942年)真实的列宁格勒会战和封锁的结果尚未可知。

片头字幕。影片截图。
影片的故事围绕列宁格勒的两家防御工厂展开——基洛夫工厂和伊若尔工厂。其中,伊若尔工厂要为基洛夫工厂生产的坦克(自1939年起,基洛夫工厂开始生产KV重型坦克)提供装甲板。1939年,伊若尔工厂成立了自己的中央冶金与装甲研究所。

被围困时期的列宁格勒镜头。影片截图。
剧情的具体内容观众可自行观看,这里我们来看影片中的技术细节。影片展示了1941年秋天列宁格勒的日常生活——轰炸、炮击,以及基洛夫工厂的真实景象,这可从厂门和车间上装饰的“K”字母徽章辨认出来。至于是否真的在伊若尔工厂进行了外景拍摄,则无法确定——因为那时敌军距离已经太近。

KV-1坦克驶出基洛夫工厂大门。——影片截图

民兵部队走出基洛夫工厂大门。——影片截图

基洛夫工厂的车间。——影片截图
影片中出现了著名的**“克里姆·沃罗希洛夫-1”(Клим Ворошилов-1,KV-1)坦克**,它们从基洛夫工厂的大门驶出,并且已经安装了额外的25毫米装甲板。






装有附加装甲板的KV-1坦克。——影片截图
除了这些威风凛凛的KV-1坦克外,影片中还展示了当年各种不同的装备——包括早期型号的T-34/76坦克、卡车、装甲列车平台以及各类汽车,其中不少都以“民间方式”涂上了伪装。
顺便提一句,影片中还展示了一辆小汽车如何被伪装:他们只是简单地在车身上抹上泥巴,形成斑点状图案,用以模拟迷彩图。
正因如此,这部影片非常珍贵——观众能在其中看到1941—1942年间的真实装备与场景。







装甲列车与装甲平台。——影片截图
在影片中一闪而过地出现了一辆缴获的德军装甲车 Sd.Kfz.222(见下图)盛宝优配,由列宁格勒人改装,加装了自制炮塔。由此看来,这确实是一辆战争初期的真实战利品。


Sd.Kfz.222装甲车。——影片截图
除了各种装备外,影片中还展示了当年真实的武器与军用装备,这些物品在后来拍摄的有关1941–1942年事件的影片中几乎看不到。

1936年式钢盔。——影片截图

1936年式与1940年式钢盔。——影片截图


1936年式钢盔。——影片截图

1936年式与1940年式钢盔。——影片截图

1936年式钢盔。——影片截图
首先登场的,就是1936年式的钢盔,其特征是带有一个小小的盔脊。在战争爆发初期,这种钢盔的数量非常多,因此在影片中可以看到部分士兵佩戴的正是这种旧式头盔。

持SVT-40步枪的水兵。旁边是煤气储罐。——影片截图

手持SVT-40(或SVT-38)步枪的水兵们。——影片截图

手持莫辛步枪的水兵。——影片截图

背景中可见一名持莫辛步枪的水兵。——影片截图

持SVT-40步枪的士兵。——影片截图

手持PPD-40冲锋枪的海军军官。——影片截图

持PPD-40冲锋枪的士兵盛宝优配。——影片截图

持PPD-40冲锋枪的士兵。——影片截图

手持PPSh-41冲锋枪的海军军官。——影片截图
从武器配置来看,影片中展示了大量的SVT-38/SVT-40半自动步枪——这与战争初期的实际情况相符,当时这类步枪确实数量不少。影片中水兵的武装几乎各占一半——一部分使用“斯维特卡”(即SVT),另一部分使用莫辛步枪。
此外,影片中还出现了PPD-40冲锋枪,不过只展示出了一支PPSh-41。

自动步枪 AVS-36。——影片截图

自动步枪 AVS-36。——影片截图

自动步枪 AVS-36。——影片截图

自动步枪 AVS-36。——影片截图

自动步枪 AVS-36。拉杆从卡槽中脱出。——影片截图
片中甚至出现了非常罕见的 AVS-36 自动步枪。有趣的是,在一场电影里的肉搏战中,当一名战士挥舞这支步枪时,清洁杆(拉杆)竟然从卡槽里飞了出来。


战士们手中拿着缴获的芬兰“苏奥米”冲锋枪。电影截图。也许那只是电影的道具?或许这一段带有“索米”的场景是在阿拉木图拍摄的。



背着背囊的红军士兵。电影截图。
还有来自1941年的“问候”——红军士兵们背着战前那种正规的背囊,而不是后来那种著名的“布袋式”背包(“сидор”)。在1941年遭受重大损失之后,才又开始生产更廉价的“сидоры”。只是电影中奇怪的是,这些背着背囊的士兵竟然还带着饭盒就直接冲锋了——这可是很重,而且极不方便。




举着旗帜进攻的德军。电影截图。
这部电影整体相当不错,除了那场德军进攻的场面——老实说,实在让人失望。衣衫褴褛、面目狰狞的德军几乎清一色地装备着MP-40冲锋枪,成波地发起攻击,居然还举着旗帜冲在最前面(!)。可实际上,德军从来不会让旗手走在最前方进攻。

左边的德军士兵手中的MP-40没有弹匣。电影截图。

举着旗帜进攻的德军。电影截图。

手持“毛瑟”C96手枪的德军军官。电影截图。

举着旗帜进攻的德军。电影截图。

顺便说一句,大多数德军士兵头上戴的头盔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那种“带角头盔”(俗称“角盔”),显然是电影道具。当然,德军早就不再佩戴这种头盔了,只有在战争末期,他们才从库存中重新翻出来应急用。片中还有一位德军军官手持“毛瑟”C96手枪,而事实上,当时德军的制式手枪早已是“鲁格”P.08了。

德军押着平民走在前面。电影截图。
在几次进攻失败之后,片中的德军竟然把平民押在前面推进。这一情节颇具争议,尽管在战争最初的几天里,确实曾发生过类似的情况。



苏联T-26坦克扮演德军坦克。电影截图。
接着登场的是德军坦克进攻的场面——一如既往,德军坦克由涂上十字标志的苏联T-26冒充。





电影中的仿制德军坦克。电影截图。
不过,影片中一闪而过的那辆仿制坦克看起来非常像德军的Pz.III,但从底盘就能看出它根本不是。尚不清楚这是一辆按实车尺寸制作的仿制品,还是缩尺模型。



电影中的仿制苏联坦克。电影截图。
还有一个谜一样的片段——画面上出现的根本不是KV,而是一辆完全不像的仿制坦克。也许有人能猜出那到底是什么(见上图)?
天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